維也納攻略

Share
travelqueen

熱愛旅遊嘅一員!

YouTube 


Schloss_Schönbrunn_Wien_2014_(Zuschnitt_2)美泉宮(Schonbrunn Palace)座落在維也納西南部的宮殿,連同里面奢華的皇家花園已成為奧地利的文化地標之一,美泉宮曾是奧地利王室的避暑聖地,一代傳奇的茜茜公主和奧地利國王佛蘭茨曾住於此。此外,大名鼎鼎的作曲家莫扎特在少年時也曾在宮廷舞台上為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西亞演奏過鋼琴。美泉宮的規模雖不及凡爾賽宮,但其華麗程度卻可與之媲美。宮殿內共有1441個房間,裝飾和擺設都極盡華美考究。宮殿裡還有裝修成中國風格和日本風格的房間,房間內部的裝飾品也以東方風格統一協調,四壁和天花板上鑲嵌著陶瓷器。宮內有歷代帝王大擺筵席的餐廳和華麗的舞廳。如今還陳列著幾輛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加冕大典時用過的繡金馬車。參觀完宮殿後出來就是皇家花園,這是一座典型的法國式園林,碩大的花壇兩邊種植著修剪整齊的綠樹牆,綠樹牆內是44座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園林的盡頭是一座海神泉,它的西側是動物園和熱帶植物溫室。向東便是皇宮名稱由來但卻又很不起眼的“美泉”,美泉的正對面是一片人造的羅馬廢墟和一塊方尖碑。你可以在花園裡駐足拍照,夏天是這裡最美的時候,綠樹成蔭,花朵盛開,隨便拍一張照片都能當成明信片。st-stephens-cathedral斯蒂芬大教堂 (St.Stephen’s Cathedral)是維也納的地標建築,和科隆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並稱為歐洲三大教堂。如今,大教堂依然靜靜地矗立在熱鬧的舊市區中心,如同維也納的守護者一般,當你來到維也納市中心,一定會被它的雄偉壯觀所吸引。教堂由1座主體樓和3座樓塔組成,高聳的錐形尖塔直衝雲霄、鑲嵌著青黃拼花瓦片的彩色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瓦片組成的臂章圖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雙頭鷹十分壯觀。教堂內部經過數度改建,各種歐洲建築藝術在此折中調合、兼收並蓄,陽光透過色彩鮮豔的彩繪玻璃窗照進教堂,形成了夢幻般的光暈。555334霍夫堡宮(Hofburg Palace)位於維也納市中心,這片壯觀的建築群從13世紀開始被哈布斯堡皇室的居住地,著名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和伊麗莎白皇后(茜茜公主)夫婦就曾住於此。 18世紀初,哈布斯堡家族移居美泉宮,霍夫堡又有了“冬宮”之稱。霍夫堡宮從13世紀起不斷被皇室擴建,直到一戰爆發前,這六百多年間,皇宮腹地中的建築物歷經數度增建,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富麗雄偉的龐大皇宮建築群,好似一座“城中之城”。霍夫堡霍夫堡分為舊皇宮(Alte Hofburg)、瑞士宮(Schweizerhof)、新皇宮(Neue Burg)和兩座大型花園,有2600多個房間。Musikverein_Vienna_June_2006_480維也納音樂協會(Wiener Musikverein)這座精緻小樓是舉世聞名的金色大廳所在地,它被稱為“世界五大音樂廳”之一,這裡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常年演出場地,世界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此舉行。音樂之友協會大樓建於1867年-1869年間,由丹麥設計師特奧費爾·翰森(Theophil Hansen)主持修建,整體樣式仿造了希臘神廟的建築風格,外牆紅、米黃、灰三色相間,正立面由三尊女神像支撐,古典別緻。音樂協會大樓共有六個主要音樂廳,分別名為大廳(金色大廳)、勃拉姆斯廳、玻璃廳(大禮堂)、金屬廳、石頭廳(霍斯特·哈夏克廳)和木頭廳。其中最著名的金色大廳是音樂協會大樓面積最大的音樂廳,可同時容納2000名聽眾。金色大廳呈長方形,金碧輝煌,美輪美奐,四周的牆面由希臘式的女神柱支撐,天花板上的精美油畫描繪了阿波羅、繆斯和音樂天使的畫面,莫扎特、勃拉姆斯、施特勞斯等著名音樂大師的半身像在這裡都可以找到。金色大廳的音響效果也是世界一流的,建築師在高台木製地板下挖空一個空間,仔細計算樓上包廂的分割與牆面女神柱的排列,使得金色大的木質地板和牆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鳴箱一樣,使樂隊演奏的聲音在廳內振動和迴旋,餘音裊裊,令廳內的聽眾不論坐於遠近高低,都能享受到一樣水平的音樂演奏。勃拉姆斯廳又被稱為“小廳”,主要用於鋼琴獨奏、室內樂等小型音樂表演,可容納600餘名聽眾,入口置有勃拉姆斯的半身雕像,廳內由紅色柱廊、金色頂棚裝飾,十分華美。玻璃廳是新建的四個音樂廳之一,時也被用作會議廳、電影放映室和舞池。內設先進的放映、音響、舞美設施。金屬廳的牆面由特質金屬板製成,隔音效果俱佳,主要被用作排練廳,也經常舉辦多種文藝活動。石頭廳收藏有珍貴的手稿、樂譜、樂器等藏品。木頭廳的從地面到天花板均由木頭製成。StateOperaViennaNightBackside國家歌劇院(Vienna State Opera)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型的歌劇院,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在這裡現場感受世界頂級作曲家、指揮家、獨唱演員和舞蹈家的一流演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建於1869年,原是皇家宮廷劇院,前身是17世紀維也納城堡廣場木結構包廂劇院,1869年遷到市區的環行街旁。 1918年宮廷劇院變為國有企業,稱國家歌劇院。之所以稱國家歌劇院,一是因為它是奧地利珍貴的文物古蹟,二是政府的音樂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曾經被炸得只剩下幾處斷垣殘壁。戰後重建,整修10年,恢復舊觀。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外貌古色古香,為羅馬式雄偉建築。入內可發現前廳和側廳都用大理石砌成,內部繪有精美壁畫和掛有大音樂家和名演員照片。進入舞台區,可見6層的觀眾席,有1600多個座席。而整個舞台已完全現代化,配有最先進的音響設備,擁有一流的聲色效果。stadtpark維也納城市公園 (Wiener Stadtpark)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環城大道東側,沿著維也納河而建立,這裡的花鐘、草坪和鳥群以及音樂家雕像形成相當優美的景象,是散步和踏青的好去處。公園非常寬闊,總面積達65000平方米,建成於1862年,是當地維也納第一座公園。如今公園內有不少其他音樂家的雕像,尤其是施特勞斯拉小提琴的金色全身雕像和雪松旁邊的管內琴大師半身像、抒情曲之王舒伯特大理石全身坐像。此外,在公園裡有一個施特勞斯經常演奏音樂會的小廣場,還有一所可以容納150人的音樂廳,冬季就在這裡舉行音樂會,夏季則在廣場舉行露天音樂會。11230600黑死病紀念柱(Plague Column)是歐洲最大的巴洛克式黑死病紀念柱,位於格拉本大街的中央。歷史背景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最初於1347年傳入西西里群島,並立刻在歐洲大陸散播開來。得病的患者身上出現了很多黑斑,死亡的過程非常痛苦,並沒有任何治癒的可能,這種瘟疫因此而得名“黑死病”。黑死病多次席捲歐洲,1679年的黑死病幾乎奪走了維也納三分之二的人的性命。為了紀念在黑死病中死去的受難者,奧地利皇帝奧波特一世下令建造了這尊黑死病紀念柱。紀念柱上的浮雕和碑文時刻提示著世人:不要忘記上帝給這座城市帶來的懲罰。403c707770ce1bccf427783c291f1b8e維也納市政廳(Rathaus Wien)坐落在市中心西側,是一座典型的新哥特式建築。在藍天白雲的映照下顯得壯美又層次鮮明。大廳正中的高塔98米,是維也納的標誌建築。 建築風格市政廳於1873年竣工,建築風格為經典的新哥特式風格。從正面看,5座尖塔躍入眼簾,中間的一座直入雲霄,兩翼的4座則高度不足其半,它的特點是有精緻優雅有圖形裝飾的高聳拱形窗棱和帶有曲線的陽台。窗棱上簷之上站立著一個穿戴甲胄,執一支槍矛的三公尺高的市政廳鐵人(Rathausmann),非常搶眼。此外,這座建築有七個庭院,每年的夏季音樂會在Arkadenhof 庭院中舉行。如非必要,建議只參觀市政廳外部就可以了,對市政廳內部很感興趣的話可以在指定時間入內參觀。5_of_15_-_Belvedere_Palace,_Vienna_-_AUSTRIA
美景宮 (Belvedere Palace)美景宮是坐落在維也納市中心的一座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宮殿,與霍夫堡宮和美泉宮合稱為維也納三大宮殿。曾是哈布斯堡王朝歐根親王的宮殿。到如今以成為奧地利國家美術館所在地。欣賞建築美景宮分為上美景宮,下美景宮。上美景宮原為宴席賓客的場所,而下美景宮原為親王的起居室,現在都成了美術館。除了欣賞大師的畫作外,建築本身,內殿設計,雕塑,花園等用採用了巴洛克風格,很值得一看。看大師畫作上下美景宮內收藏了許多歐洲著名的藝術珍品,其中有古埃及文物、希臘和羅馬雕像、裝飾藝術作品、早期基督教藝術作品、鐘錶器械等,另外還有文藝復興時期和其他時期種種稀奇古怪的作品。上美景宮上美景宮藏有現今最完整的克里姆特和柯克施卡作品,還有西勒和法國印象主義的偉大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克里姆特的“金” 、“畫” 、“吻” 和“朱迪斯”。下美景宮下美景宮的館藏主要集中在中世紀的巴洛克風格的花廳內,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浪漫派和聖壇畫像下後哥特風格大師米歇爾·帕赫爾、盧蘭德·弗魯夫和康萊德·萊布的作品。Wl5gM查理教堂 (St. Charles’s Church)又叫卡爾教堂,位於維也納城的南部,卡爾廣場的南側。整座教堂為巴洛克建築風格,有高達72米的藍色醒目的羅馬式圓形拱頂。歷史背景1713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六世宣佈如果可怕的鼠疫能夠停止,他就建造一座教堂。後來鼠疫結束了,他兌現了許下的諾言,下令建造了這座華美的巴洛克式查理教堂。參觀重點查理教堂整體上和金色大廳,維也納技術大學保持了平衡,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引人注目。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穹頂和兩側的淺浮雕的圓柱,螺旋形浮雕詳細敘述查理·波羅梅烏的生平事蹟。Austria1維也納大學 (University of Vienna)是奧地利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德語區國家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同時也是奧地利最大的大學,歐洲最大的大學之一,其中古老、宏偉的主校位於維也納市一區。維也納大學成立於1365年,是27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的母校,維也納大學目前擁有八個系,在校生八萬人之多。大學有80多處校舍,分散在維也納各區。高雅的文化氛圍、優美的自然風光使維也納大學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漫步維也納大學校區內就如同徜徉於藝術王國。具有歐州文藝復興式的古典風格的大學主樓是維也納大學的中樞所在,整幢建築長161米、寬133米,佔地面積約21500平方米,由2幢對稱的教學樓組成,面對環城大道,兩廂有長廊相接,背靠馬路。地下室是雄偉的大禮堂,二樓中央是慶典禮堂,一邊是會議室,另一邊是校長辦公室等行政機構。主樓正廳是設計師借鑒意大利帕多瓦大學的風格,吸取羅馬藝術的營養,結合本民族的特色精心設計而成,整個造型渾厚深沉,既與外部裝飾和諧統一,又與內部裝飾渾成一體。廳正中是一幅主題是光明戰勝黑暗大型圖畫,4幅側面畫的主題分別表現神學、法學、醫學和哲學四個系,另外還有表現別的學科6幅大型圖畫。主樓的背面就是維也納大學的圖書館,1900年它成為奧匈帝國的公共重點圖書館。全校圖書館總藏書量為423萬冊,居全國各大圖書館之首,名列中歐各大圖書館之先。

留言區

則留言

立即上 www.iwanttotravel.cc查下機票價錢啦!
AXA安盛度身訂造「卓越」優遊樂旅遊保險,讓您在旅程中遇到意外時,能獲得周全保障。詳情